"兄妹"投资变"骗局"?国智恒公司董事长王绍珉诈骗、职务侵占案始末
元描述: 国智恒公司董事长王绍珉因涉嫌诈骗和职务侵占被控诉,案件起源于与投资人谭漫书的“兄妹”投资合作,经历5年波折,最终对簿公堂。本文深入分析案件细节,探讨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的边界问题,并揭示公检法在类似案件中的角色。
引言:
一场看似寻常的投资合作,却演变成一场惊心动魄的“兄妹”决裂,更化为疑云重重的“诈骗”案。国智恒公司董事长王绍珉与投资人谭漫书,曾经亲如家人,却因商业合作出现分歧,最终对簿公堂。这场纠纷不仅牵涉到个人命运与巨额投资收益,更引发了关于商业伙伴间经济纠纷与诈骗、职务侵占罪的边界问题,更成为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。
种子关键词: 国智恒公司
国智恒公司:从“兄妹”合作到“骗局”风波
国智恒公司,一家专注于北斗科技的企业,在2012年,因一场饭局,与海南教育界投资人谭漫书结下“兄妹”情谊。王绍珉,国智恒公司董事长,与谭漫书及其投资团队展开商业合作,谭漫书通过其100%持股的海南锦瑞宏投资有限公司,在2014年至2018年间,累计出资8330万元购买国智恒公司股份。
然而,2019年初,双方因退股问题产生分歧,昔日“兄妹”情谊破裂,最终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诉讼。谭漫书急于筹措资金,要求王绍珉尽快将股份转让,却遭到王绍珉的拒绝,最终导致双方彻底决裂。
5年波折:从“合同诈骗”到“诈骗、职务侵占”
这场“兄妹”决裂,最终演变成王绍珉被控“诈骗罪、职务侵占罪”,案件历经5年波折,始终没有尘埃落定。
- 2020年5月: 王绍珉因涉嫌“合同诈骗罪”被海南省公安厅刑事拘留。
- 2020年11月: 海口市公安局将案件移送至海口市检察院审查起诉,后两次退回补充侦查。
- 2021年4月: 海口市检察院认为王绍珉涉嫌合同诈骗罪不成立,但涉嫌职务侵占罪,并将案件移送至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。
- 2021年6月: 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以涉嫌职务侵占罪对王绍珉提起公诉。
- 2022年7月: 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第二次将王绍珉起诉至龙华区法院,涉嫌罪名变为“诈骗罪、职务侵占罪”。
- 2023年6月: 海口市检察院以涉嫌“诈骗罪、职务侵占罪”将王绍珉起诉至海口市中院。
- 2024年8月: 案件在海口市中院第三次开庭审理。
案件焦点:退股纠纷还是诈骗?
这场案件的核心问题在于:谭漫书的投资损失,是王绍珉的诈骗行为导致,还是双方在商业合作过程中产生的正常风险?
公诉机关 指控王绍珉以国智恒公司即将上市为诱饵,隐瞒公司经营状况不符合上市要求,骗取谭漫书8330万元购股款。
王绍珉 辩称,谭漫书作为资深投资人,不可能被上市的“大饼”欺骗,而且在五年多时间里,热衷购买国智恒公司股份,并要求王绍珉不要将股份卖给其他人。
辩护律师 认为,公诉机关指控的“虚构事实”缺乏依据,并指出谭漫书在五年时间里不可能对国智恒公司的情况一无所知。
关键证据:审计报告与上市承诺
公诉机关的指控主要基于一份海南海政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《专项审计报告》,该报告认定王绍珉利用职务便利,将国智恒公司对其实际控制的创圆控股公司的虚假债务进行债转股,并将这些股份出售给他人,所得款归个人占有使用。
辩护律师 对这份审计报告提出质疑,并指出海南省财政厅认定该报告“未对鉴证事项获取充分、恰当的证据”,缺少实质性工作底稿。
关于上市承诺,公诉机关指出国智恒公司从未向证监会提出上市辅导申请,而王绍珉却谎称公司将很快上市。
王绍珉 辩称,国智恒公司虽没有走到辅导备案阶段,但不能说其上市计划是虚假的,并强调公司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中都明确提到上市计划。
案件背后的思考: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的界限
这场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的界限问题思考:
- 如何界定商业合作中出现的投资损失是由于欺诈行为导致,还是正常的商业风险?
- 如何平衡投资者权益保护与企业经营自由之间的关系?
- 公检法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?
常见问题解答
Q1:王绍珉和谭漫书的关系是怎样的?
A1:王绍珉和谭漫书是结拜兄妹,在商业上展开合作,但因投资退股问题产生分歧,最终决裂。
Q2:谭漫书是如何投资国智恒公司的?
A2:谭漫书通过其100%持股的海南锦瑞宏投资有限公司,在2014年至2018年间,累计出资8330万元购买国智恒公司股份。
Q3:王绍珉被指控的罪名是什么?
A3:王绍珉被指控“诈骗罪、职务侵占罪”。
Q4:王绍珉辩称自己没有欺骗谭漫书,那么他的理由是什么?
A4:王绍珉辩称,谭漫书作为资深投资人,不可能被上市的“大饼”欺骗,而且在五年多时间里,热衷购买国智恒公司股份,并要求王绍珉不要将股份卖给其他人。
Q5:案件中有哪些关键证据?
A5:案件中的关键证据包括海南海政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《专项审计报告》和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关于国智恒公司上市申请情况的函。
Q6:这场案件引发了哪些思考?
A6:这场案件引发了人们对于民事纠纷与刑事案件的界限问题思考,以及如何界定商业合作中出现的投资损失是由于欺诈行为导致,还是正常的商业风险。
结论:
王绍珉与谭漫书的“兄妹”投资合作最终演变成一场法律诉讼,案件的最终结果仍待法院判决。然而,这场案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警示:
- 商业合作中,双方应保持坦诚沟通,避免产生误解和分歧。
-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,应谨慎评估投资风险,并做好风险控制措施。
- 公检法机关在处理类似案件时,应秉持客观公正的原则,维护公平正义。
这场案件的最终结果,将对类似案件的处理产生重要影响,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,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。
